1
2
2016年10月19日上午,秋风习习、细雨绵绵。海纪馆徐进馆长一行四人驱车来到了江苏省吴江市滨湖新城松陵镇的菀平社区。在这里住着一位87岁高龄的老奶奶——渡江支前模范颜红英。
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颁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1949年4月20日,伟大的渡江战役正式打响了。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堑,决心将胜利的红旗插上南京总统府。4月22日下午五六点钟,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县西南的江面上,炮声隆隆、火光连天,几百条小木船整装待发。船上载满了荷枪实弹的人民解放军战士,每个人身上都背着一个用洋铁桶改装的土制“浮水器”。他们是从江都中闸出发,途径三江营和扬中新坝的夹江,准备向长江南岸的丹徒县进渡。在江面不远处,一位身材纤弱、梳着大辫子的姑娘,正在娴熟而又奋力地划桨。突然,一颗炮弹在船的不远处爆炸了,弹片擦破了小姑娘稚嫩的脸颊,顿时满脸是血,可她不管不顾,还是拼命的划,她一心只想让船驶的快些、再快些,好尽快将战士们送过长江去。恰时,新华社的随军记者邹健东打这经过,他用手中的老式莱卡照相机抓拍了这一历史瞬间。照片洗出来后,以《我送亲人过大江》为名,发表在当时的《新华日报》上。现在这张照片珍藏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内。记者邹健东也一直在寻找着这位素不相识的“大辫子姑娘”,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将照片亲手交给她。
当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见到这位白发苍苍、身材佝偻的老人家时,心中一阵酸楚。岁月无情地在她的脸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印记;她的耳膜因当年被敌人的炮火震伤,听力下降,随着年事增高听人说话愈加费力;她的记忆也变得断续模糊,但当她看到当年那张老照片中的自己时,仍激动地双手颤抖、两眼泛泪。
工作人员从严红英的小儿子董红兵那里得知:1997年的4月27日,江苏卫视为了庆祝南京解放50周年,制作播出了大型文献纪录片《风雨钟山路》。颜红英的二女儿董小妹恰巧收看了这期节目。当荧幕上出现了一张渡江老照片时,她惊喜地指着照片中奋力划桨的小姑娘说:“这是我妈妈!”此事经有关部门求证后属实。1999年的5月22日,邹健东老人热情地邀请颜红英及其妹妹颜根兄二人在北京相聚,他紧紧握住颜红英的手哽咽地说:“当年如果没有你们这样的船工奋不顾身的支援前线,百万大军是过不了江的,人民的功绩是不能忘的。”另外工作人员在颜红英的家中还看到了一封当年邹健东写给颜红英两姐妹的亲笔信以及三人的珍贵合影。但在颜红英的心中还留有一份深深的遗憾,久久不能释怀,那就是:2005年邹健东老人在北京逝世了,他们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此次走访,纪念馆可谓是收获颇丰。不仅拍摄记录了重要的视频资料,还征集到了三件珍贵的实物:1、《我送亲人过大江》老照片一张;2、1999年6月5日刊登的题为《追忆照片背后的故事》的有关于严红英事迹的《吴江日报》一张;3、专题文献光盘一张。纪念馆将妥善保管这些资料并以合适的方式展出,以有效地激励教育后人,将革命前辈的那种舍生忘死、勇于奉献的红色精神发扬光大,继续谱写军爱民、民拥军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