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他,不是军人,却对海军、海防、海洋有一片赤诚之心。从地方文化系统骨干到海军诞生地纪念馆馆长,11年来,卢家陵热爱海军、宣传海军、服务海军。
卢家陵这辈子虽然没能穿上蓝军装,但心中一直珍藏着一个蓝色梦想。1999年,填补人民海军建设史空白的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在泰州落成。作为泰州文化骨干的他,毅然放弃从事了20多年的文化工作,走进了筹建中的纪念馆。
纪念馆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的第5条,“东进序曲”和“决战淮海”旅游的起点,全国首批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随着布展阶段对海军历史的了解、熟悉,卢家陵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与日俱增,并渐渐梳理出了一条清晰的工作思路。
渡江战役的奇迹,是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为此,布展纪念馆时,卢家陵在原有方案上特意增设了“鱼水情深”展厅,体现了泰州这座全国“双拥模范城”对人民子弟兵的深情厚谊。
2000年,卢家陵随团首赴西沙慰问,官兵们向他赠送了亲手采集制作的一批贝壳标本。回来后,卢家陵决定将其进行专题展示。当时,馆内场地非常紧张,他将会议室腾空,并挤出办公室经费添置了展柜。目前,这个凝聚着西沙官兵对泰州人民深情厚谊海洋贝壳展馆,成了纪念馆的一大特色。
为了能让参观者通过实物触摸历史,卢家陵想方设法征集各种实物。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季,当他听说高港区永安洲镇有个渔民曾经参加了渡江战役,就与工作人员到处打听,每天徒步数十里路,终于在1个多月后找到了渔民的家人。渔民姓周,1949年4月曾驾渔船参加了渡江战役。虽然他已不在人世,但其子仍保存着他参战的渔船。如今。这艘渔船已成为纪念馆重要的实物展品。
2008年,海纪馆进行改造以迎接海军诞生60周年。卢家陵以那艘渡江木船为中心,背景用油画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渡江战役的场面,并在木船旁增设了码头、木桥、鹅卵石等,通过影像设备创造出了虚拟地水纹、呼啸而过的子弹、在炮弹的轰炸下爆炸的水花……渡江战役时千帆竞发、白舸争流的场景被复原。在海军诞生60周年之迹,海军首长、江苏省委领导到纪念馆视察时,对布展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悠悠凤城水,浓浓双拥情。如何使泰州的双拥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是卢家陵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次,常州海军研究会给纪念馆打来电话,称将组织100多名参加过渡江战役的老战士前来参观。卢家陵策划了一个“回顾光荣革命历程,重走渡江战役之路”的主题活动。他邀请老战士们为海军小学作报告,讲述渡江战役的故事。老战士们深情地回忆起军旗飘扬、军歌嘹亮的场景,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报告会后,少先队员为老战士们一一佩戴红领巾,老战士们激动不已,全体起立唱响了军歌。
2007年7月24日,首届“战舰与城市”论坛——35艘以相关城市命名的舰模集中赠送仪式,在纪念馆隆重举行。参加活动的舰艇长们参观纪念馆后,都称深受教育。近年来,为配合部队和军校搞好主题教育,卢家陵主动上门,先后与20多个部队、军校签订了共建协议,使纪念馆成为其教育基地。
11年,卢家陵的心随浪花一起跳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双拥路子。纪念馆先后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单位”、“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巾帼标兵岗”、“泰州市双拥模范集体”、“泰州市青年文明号”等光荣称号。